工程项目 |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访问江南官方app入口下载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专注带压施工 工业设备修复 带压开孔 带压封堵 带压堵漏
全国咨询热线:18920585015
您的位置: 首页 > 客户案例
客户案例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江南官方app入口下载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晨景大厦12层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8920585015
手机:18920585015

客户案例

匠心筑梦勤奋斗 技能报国勇争先

时间:2023-11-12 10:51:31 来源:江南体育官网 点击:186次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根本所在。吉林油田久久为功,创新建立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涌现出了以宋成立、王瑞东、鞠岳军等为代表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让我们大家一起领略“创新工匠”的风采。

  谁说采油一线都是大老粗,他心细如发,从一个小小的废旧轮胎中,发现了解决抽油机平衡的灵感;谁说采油一线开不出智慧的花,他靠一天天“苦捣鼓”,自主研发“小改革”几十项,为企业创效近千万;谁说采油一线的人都是茶壶煮饺子,他懂技能更会讲技能,培训学员近6000人,多人走上了全国大赛的领奖台。

  他就是宋成立,扶余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副站长。扎根生产一线年来,他执着于靠技术创新解决生产难题,靠“传帮带”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增后劲,成为吉林油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奋斗者、领跑者。他领衔的宋成立采油技能专家工作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宋成立也因此成为吉林油田技能人才中唯一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

  宋成立的创新成果样样是精品,件件是心血。“采油输油管线防冻防盗取压取样装置”获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一等奖;“PLC电保温自动控制装置”“螺杆泵井专用导压验管开关”分别获得集团公司一线创新成果二三等奖;“压裂投暂堵剂难题”解决了压裂现场投暂堵剂环保隐患大的难题,在集团公司一线生产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年创效50多万元。他还主动开展自主维修工作,累计创效380余万元。

  作为工作室的当家人,宋成立十几年如一日,编制整理教材,共编写书籍十几本,主编主审集团公司职业技能认定题库和培训教材4部。连续4次被吉林油田委派担任全国采油工大赛集训队总教练,培训学员5000余人。其中,6人获得了全国大赛铜牌,8人获得“优秀选手”称号,34人被评为吉林油田技术能手。

  越困难越兴奋,他喜欢把每一个生产难题当课题;越难干越想干,他执著于将每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源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带领的工作室以“星原”命名,工作室logo取团队聚如一团火之意,不断为企业排忧解难。

  王瑞东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他总是眉头紧锁,时刻在琢磨和思考。2018年年初,新木采油厂大批封井由于封井帽子没办法打开致使捞油、恢复再利用等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且存在比较大安全风险隐患。王瑞东虽经多方查找,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但要投入的设备太贵了。

  “高投入不算创新”,本着这样朴素的想法,王瑞东夜不能寐,他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最终确定了“高压控制”这个自制设备的技术难点。然后,他突破井场条件限制,从清蜡闸门和盘根盒这套常见的高压密闭装置入手,自行设计了图纸,再到厂废弃陈旧物资库里“寻宝”,拆井口、找旧光杆、废油管等,制作出一套全新的“高压油水井带压开孔装置”,解决了封井开孔的生产难题。这套装置还在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上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擂台赛国家银奖,也是目前中国石油参加这项赛事的最高奖。

  几年来,王瑞东始终以创新解决生产难题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时刻紧盯生产需要,用脑琢磨、用心“寻宝”、用手“捣鼓”,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以“五度文化”为指引,以“研、产、学、用、推”五个方向为重点,实干、智干加巧干,累计在厂内外研发应用各类生产设备、装置20多台(套),为企业节约创效300余万元。匠心出匠作,他用行动“雕刻”出了扎根一线的技能专家新形象。

  37年前,他驰骋于松原市内各大篮球赛场,是团队里出名的前锋;37年后,他辗转于各个生产一线,是百万大厂创新创效的“领军人物”。

  而37年间,他就是靠着永不服输的“前锋”劲儿,始终冲锋陷阵,走出了一条“创效大王”的闪光路。

  鞠岳军常说,创新不是凭空制造,也绝非高不可攀,很多看似无比困难的技术攻关,其实最终突破的道理就是源于先人一步的勇气,源于比别人多试一次的韧劲。这也是他个人的生动实践。

  抽油机减速箱三轴漏失问题,是困扰吉林油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鞠岳军带领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有关的资料,拆卸了多台减速箱进行研讨论证。最终把密封胶圈改为工字型,减小了动点摩擦面,增加了胶圈的弹性,得到了专业部门的认可。仅一个月时间,就治理减速箱漏油442处,每处漏点治理费用37元,与之前对比,累计节省本金300多万元。该项目已在吉林油田全面推广、应用。

  守候荒原,扎根油海,鞠岳军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如今,历经多个寒来暑往,风华正茂的小鞠早已变成了两鬓花白的老鞠,但创新创效工作站却被老鞠带大了,人员从几个壮大到几十个,创效项目从原来的零个发展到百余个。截至目前,已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成果61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成果17项,年创效能力超1500万,累计创效过亿元。他本人也从一名普通工人,不仅收获了“创效大王”的封号,更收获了难得可贵的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谁说一线工人干好本职就好,学不学习都一样?他每天勤学苦练,创新项目获得了中国首届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谁说一线工人一枝独秀就好,他执念于技艺传承,大家创效越多他越兴奋。

  从最初的技校毕业,到手捧电工焊工多工种操作证及几个本科学历,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石油工人到集团公司采油大拿,陆辉整整用了27年。

  27年来,陆辉在平凡的采油工岗位上苦练技术、潜心摸索,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据统计,他通过苦琢磨和勤动手,成功解决了抽油机井皮带消耗生产难题,通过在2000余口抽油机上应用,累计节约皮带费用500余万元。他摸索总结出的延长抽油机井免修期“十防”技术、不正常油井“修前处理”技术、“油层保护”冲砂技术等被大范围的应用后,现已累计创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

  作为一名“油井医生”,陆辉坚持每天活跃于各个作业现场,早已对全厂近两千口油井的情况了如指掌。锚定一线所需,他累计解决生产难题52项,研发各级创新成果12项,在油田行业推广应用5项,累计创效超千万元,实现了“小创新解决大难题、小投入节约大成本”的目标。

  陆辉认为,一个人的技术再强、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只有身边人都强起来,才可以聚沙成塔。于是,近年来,陆辉依托新木“星原”技能专家工作室,吸纳了来自集输、作业、测试、机加、电控等不同专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共同深入一线解决了“高压油水井带压开孔”“注水井总闸门闸板脱在线修复”“抽油机井新型电动机滑轨”“抽油机井刹车系统修复”等生产难题30多项。

  面对采油树一身铁家什,她纵然身材矮小,也要全力以赴;面对生产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她纵使肩膀单薄,也要扛起千斤重担。

  为了弄懂井下工艺结构,她起早贪晚连续跟着作业小班工作在一线;为了寻找技术突破口,她痴心琢磨……风里雨里,她初心不变。

  技工学校毕业后,李英怀揣着奉献油田、建设油田的满腔热血来到了新民采油厂采油一线年。一路走来,她巾帼不让须眉,靠着骨子里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起早贪晚、勤学苦练,蝉联三届吉林油田技能大赛冠军,从最初的“门外汉”变成了“技能专家”。

  冬季受温度影响,注水井阀门发生刺漏后更换十分困难。为了寻找这项技术的突破口,她和小组成员翻阅大量书籍,查找大量资料,紧锁眉头、冥思苦想成了她的工作常态。最终,“注水井阀门更换装置”研制成功,现已在现场应用130多井次,累计创效50余万元。

  李英常说,技能兴企需要千百万个优秀技能人才。她充分的发挥一名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坚持一边工作,一边编制教材。同时,她还承担了大量技能培训任务,连续两次受吉林油田委派担任全国采油工大赛集训队教练,培训学员2000余人。其中,3人获得全国大赛铜牌,6人获得优秀选手,25人获吉林油田技术能手。这些技艺高超的采油骨干,正在为吉林油田高水平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在部队,他横刀立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在油田,他匠人匠心,是创新创效的先锋。

  面对浩渺学海,他坚持学习不倦,练成采油一线技术能人;直面生产难题,他苦心琢磨不停,直到占领操作技术高地;操心人才接替,他无私“传帮带”,打造出了吉林油田连续五届的采油冠军队。

  他就是张海山,乾安采油厂创新创效工作站新项目研发组组长兼安全员。现年57岁的张海山,扎根采油一线年来,他始终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瞄准生产所需,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收获着乐趣,在为企业创新创效中实现着价值。

  针对乾安采油厂注水井欠注问题,张海山刻苦攻关几个月,最终注水井井筒射孔炮眼、油层堵塞导致注水压力上升、完不成配注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目前,“注水井降压增注法”已在全厂施工48口井,累计增注7万多立方米,成功率达90%以上,创造效益300多万元。

  在辽河油田召开的东北地区油田技术交流会上,有同行提出“抽油机减速箱漏油”问题,这激起了张海山的创新创效热情。他连续两个多月在现场蹲守、研究和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抽油机减速箱封堵方法,为企业创效400多万元,填补了东北寒冷地区抽油机减速箱漏油难以治理的空白。截至目前,张海山已累计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8项,在全油田推广16项,在百里油海再显军威。

  在他眼中,很多废旧东西,都可能有被再利用的价值,得收好,被戏称为“破烂大王”;在他心中,一切生产上遇到的难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得研究,他被命名为“创新先锋”。

  虽是一名普通工人,但却人如其名,田大志是个有志气的集输人,凡事都做好、做精,要个样儿。

  吉林油田多数集输场站都存在着工艺设备陈旧老化问题,生产中各种难题频繁出现,田大志也因此成了大忙人:在油田污水处理指标控制中,过滤是最后一道关口。针对加药反冲洗后无法有效再生的滤料,田大志着手攻关“失效滤料处理再利用”项目。他与队友们反复进行思想碰撞,从技术路线确定到室内试验验证,从试验装置设计运行到工业化作业装置研发制造,从实验室检测到现场应用再验证,整整两年人机不停,最终突破瓶颈,取得了成功。失效滤料处理再利用装置被列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节能实用技术目录》。

  田大志研发的“集输自动加药装置”获得了吉林油田群众创新成果二等奖;“机械破乳水洗一体化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针对困扰着脱水系统老化油处理难题,田大志经反复研究、总结,提出的老化油单独处理方案被厂采纳实施效果佳;为提高大型储罐清淤效率,消除安全隐患,他研发的“大型储罐清淤机器人”项目,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全国央企熠星大赛,并闯入了半决赛,自己也慢慢成长为油海中熠熠生辉的创新之星。

  战酷暑斗严寒,在油田最脏最累最艰苦的生产一线年;啃书本打比赛,在油田各个技能比拼的现场,他靠创新点亮了精彩人生。

  “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他的工作格言,也是他从业以来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肖伟华从始至终坚持勤学苦练,手中井下作业相关知识的书籍,他背得滚瓜烂熟,并活学活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解决岗位生产难题:油管桥因地势原因达不到平整要求,他自行设计研发了可调油管桥支架;为解决作业机尾气安全环保问题,他设计了作业机尾气防火降噪装置;针对大修冲砂作业、冲洗鱼顶作业,无法将大颗粒悬浮物冲洗至地面难题,他设计了浮动式集砂装置……肖伟华用智慧和汗水捧出的这些成果,均被授权为实用新型专利。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每个石油人:“只要肯想、肯做,创新无处不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当初选择修井作业时一样,近30年来,肖伟华任四季更迭,守候荒原第一线的决心从来就没变。优秀的修井工人和技术尖子兼得,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比常人要多付出几倍的努力。在每一个修井现场,肖伟华都吃苦耐劳,冲锋向前;在哪怕一分钟的竞技场,肖伟华也要靠台下“十年功”来千锤百炼。肖伟华多次摘得吉林油田员工技能大赛桂冠,在集团公司级别技能比赛上被评为“优秀选手”,成为内外兼修的新时代作业工人。(吉林油田)